冷暖不畏 十年堅持~牙粹雜誌專訪鄭名地醫師

冷暖不畏 十年堅持~牙粹雜誌專訪鄭名地醫師

愛迪生技創辦人鄭名地醫師求學之路可說是一帆風順,取得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,理應可以從事教職或成為收入豐碩的牙醫,為什麼會選擇走上艱辛漫長的創業之路,選擇自行研發製造人工牙根、創辦人工牙根公司呢?

時間回到鄭醫師大二那一年,啟蒙老師郭英雄醫師向青澀的新生介紹缺牙區贗復的方法,除了牙橋和活動假牙外,還可以選擇植牙,避免犧牲健康的牙齒,這樣的想法就在鄭醫師的心中播下種子並生根發芽,帶領著鄭醫師在海外求學時踏上植牙之路。「其實在美國植牙並沒有那麼昂貴,」鄭名地醫師補充道:「我還記得我第一個植牙的病人是個非裔計程車司機,很爽快地就做了七、八顆牙,也還在經濟能負擔的範圍內,那時我就在想,為什麼明明是一樣的治療,在台灣卻要付出這麼多的代價?」

懷抱著這樣的疑問,2005年鄭名地醫師完成博士學業回到台灣,同年十月在波士頓大學認識的韓國學長,拿著韓國製的人工牙根來台灣,希望能找他們代理台灣市場的銷售。看到它國已經有研發植體的能力,讓鄭醫師下定決心要自行研發人工牙根,「如果能自己生產人工牙根,除了可以讓價格更合理外,也更容易掌握人工牙根的狀況,後續的售後服務以及諮詢也都會更流暢完整。」再加上多年來使用過七八種歐美品牌的人工牙根,卻無一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水準,於是鄭醫師便一頭栽進人工牙根的研發。

人工牙根是植牙手術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組件,它的品質優劣將直接影響植入後骨整合的療效, 即手術的成功率。常見的外型以圓柱型、牙根型或是這兩種合併螺旋型為主,目前全球市售的人工牙根產品以螺旋型為主流。材質部分95% 以上使用的為醫療級純鈦及鈦合金,此材質對人體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與細胞親和性。目前若人工牙根欲達到縮短骨整合的時程,最快速的方法則是在其表面創造適合骨細胞生長的環境。而要達到這個目的,最佳方式即是進行人工牙根專用的表面處理技術。植體表面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,國際知名人工牙根品牌的表面處理方式,大略分為以下七種:電漿噴塗技術、生物可吸收材噴砂技術、噴砂酸蝕技術、微弧氧化技術、噴砂陽極處理技術、雙重酸蝕與奈米磷化鈣的複合技術、生物可吸收材噴砂與氟化物酸蝕的複合技術。

在考量比較過每一種加工方式後,鄭醫師決定不採用部分大廠使用的噴砂酸蝕技術,因強酸蝕刻出的孔洞,即使經過清洗孔洞深處仍容易有殘留,不利於骨整合並進而造成植牙手術的失敗。鄭醫師選擇採用噴砂陽極氧化處理技術(Ion-Ti + SL),此雙重處理的方式是先利用噴砂技術(Sandblast),在人工牙根表面形成適合骨細胞貼附及生長的粗糙度。鄭醫師設計之植體特殊之處在於,先將整隻人工牙根進行噴砂,再將人工牙根頸部以下進行陽極氧化,使人工牙根頸部以上之平均表面粗糙度(Ra值)約為1.3微米(μm),頸部以下Ra值約為5.9微米,頸部以上粗糙度小,避免口腔內細菌之感染,以下粗糙度大,能提供拔牙後立即植入的人工牙根在最適當的環境下進行骨整合,在拔牙後骨質不穩定期,仍能在人工牙根上穩定攀附生長。接著再利用電化學反應原理,將人工牙根置放在陽極並於低電流的條件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,即可在其表面形成與陽極相同成份的氧化膜,也同樣有促進骨整合的功效。如此雙重表面處理,能減緩感染破壞進而減少植體周圍炎的發生。

一個高品質的人工牙根,除了表面處理的方式必須處處講究外,對於外型的設計也須精準設計、分毫不差。考量到人在咬合時非單純上下用力,人工牙根需能穩定地承受及分散力道,種植初期的穩定度有助於人工牙根的成功率。根據1993年布朗斯基的研究,人工植體植入後在骨質中的微量移動若超過100微米,就會導致骨整合的失敗,也就是說減少人工牙根植入的微量移動,是植牙成功的重要因素。因此鄭醫師所研發的人工牙根,為避免種植後的應力過於集中,在外型Switch table的設計採用45°斜邊,目的在於分散應力,並同時減少骨吸收;人工牙根內圈的Morse Taper則是16°斜邊設計,可以有效分散咬合力,防止螺絲鬆脫。

良好的人工牙根的設計除了要能分散應力,螺紋也需考量到初級穩定的效果。許多國際大廠在人工牙根的螺紋設計上,有著螺距過寬、過淺或沒有螺紋的缺點,會造成鎖入後不夠穩固或牙醫師難以操作。鄭醫師看到這些不足,所以在自行研發的人工牙根上,特意留心在螺紋間距與自攻牙設計。螺紋及攻牙皆至最最根尖處0.5mm,螺紋距離密集,可於有限深度得到足夠的初級穩定。與表面處理一樣,人工牙根頸部以上的螺紋設計也與以下不同,頸部以上的淺刻細螺紋設計,方便於骨處得到較佳的初級穩定與有效掌握植體植入角度,適用於Type IV骨質或上顎竇寬大且竇底齒槽骨極薄的狀況。一個微小的人工牙根,卻內含廣大的學問,只要一些設計上的不同,就會影響手術成功與否。

產品剛研發完成時經歷一段不太穩定的階段,但愛迪生技在產品精密度上一直做加強、不停精進調整。鄭名地醫師感嘆的說:「如果大家都只想要使用國外的產品,不願意自己做研發,就會跟不上國外的腳步、只能跟隨國外用過的研究方法或淘汰的研究設備,無法突破現況。我想自己跟自己比,要一直更好!」所以鄭醫師堅持不斷研發、持續精進,力求盡善盡美,研發之人工牙根終於獲得台灣兩大教學醫院:台大醫院、亞東醫院的使用。

鄭名地醫師有著一頭半白的頭髮,雖然擁有高學歷,但卻有著爽朗的笑容及和善的性格,常穿著軟膠底鞋、短袖的手術袍,無聲無息穿梭在診所及辦公室間,完全沒有名醫的距離感。難道沒有想放棄過嗎?「想放棄了100次吧!哈哈!」大笑之後鄭醫師想了想:「雖然想過要放棄,但很快就沒有這念頭了。不知道耶,就是有熱忱、有興趣吧,難關多了就習慣了,想放棄時撐一撐就會遇到貴人,就想繼續努力下去。」鄭名地醫師的熱情、堅持、對人真誠,才能領暖不畏、十年堅持研發人工植體。

對於人工牙根未來的前景,鄭醫師認為數位化已經是銳不可擋的趨勢,例如目前已有的數位口掃機搭配植體掃描桿操作,所有病患資訊都能存放在電腦中供牙醫、牙技師比對及存取,可簡化及加速植牙的作業程序,正確性、便利性都優於以往傳統印模方式。

傳統假牙,活動牙,是過了一百多年才被逐漸被植牙取代,所以植牙在未來的50年內,還是治療缺牙的主流技術,牙科的醫療只要按部就班,其實都會有很好的療效,因此鄭醫師語重心長的提醒,希望有志為病患進行植牙的牙醫師,能穩扎穩打地練就植牙技能,才能造福需要植牙的病患。

Share this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