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辦人:鄭名地醫師
- 學經歷:
- 波士頓大學生物材料所博士植牙專科醫師
- 波士頓大學口腔病理臨床助教
- 紐約大學牙周病專科醫師
- 台大醫院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
- 亞東紀念醫院專任主治醫師
- 台北市牙科植體學學會(TCOI)常務理事
從鄭名地醫師的求學歷程來看,可說是一帆風順,拿到美國知名大學博士資格,理應回到台灣後可以從事教職或是成為收入豐碩的牙醫,為什麼會選擇走上艱辛漫長的創業之路,自行創辦牙齒植體公司、生產人工牙根呢?
啟蒙:植牙才是對病患最好的治療方式
時間回到鄭醫師大二那一年,啟蒙老師郭英雄醫師向青澀的新生介紹缺牙區贗復的方法,除了牙橋和活動假牙外,還可以選擇植牙,避免犧牲健康的牙齒,這樣的想法就在鄭醫師的心中播下種子並生根發芽,帶領著鄭醫師在海外求學時踏上植牙之路。「其實在美國植牙並沒有那麼昂貴,」鄭名地醫師補充道:「我還記得我第一個植牙的病人是個非裔計程車司機,很爽快地就做了七、八顆假牙,也還在經濟能負擔的範圍內,那時我就在想,為什麼明明是一樣的治療,在台灣卻要付出這麼多的代價?」
動念:台灣也應該有MIT的高品質植體
懷抱著這樣的疑問,2005年鄭名地醫師剛完成在美國的博士學業回到台灣,需要在台大醫院實習一年補足住院醫師的年資,就在同年的十月,在波士頓大學認識的韓國學長,拿著韓國製的人工牙根來台灣,希望能找他們代理台灣市場的銷售。「當下我第一個反應是:外族入侵、我們要奮起抵抗!」鄭醫師開玩笑的說。但就在當下,他也下定決心要發展台灣自有的植體,「如果台灣能自己生產植體,除了不用經過經銷商的層層剝削讓價格更合理外,也更容易掌握植體的狀況,後續的售後服務以及諮詢也都會更流暢完整,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。」
草創: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
台灣有領先全球的製造業,所以生產人工牙根台灣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,於是鄭名地醫師歷經二年研究相關法規後,「愛迪生技股份有限公司」於2007年正式成立,一開始只租了一間非常小的辦公室,放了二張辦公桌就滿了,所有人就擠在這小小的辦公室工作。生產產品也非一路順暢,在量少又要求高品質下,沒有代工廠願意接單生產,都需等工廠車床有空才願意幫忙試車產品,常常一個產品開發就要歷經三四個月的時間。但堅持再堅持、溝通再溝通,終於2008年中,代工廠順利取得GMP的認證,2010年愛迪順利成為台灣第三間取得衛署字號的人工牙根公司。
草創期小辦公室
初期植牙課程
穩健:跟自己比要越來越好
產品剛上市時經歷一段不太穩定的階段,但愛迪生技在產品精密度上一直做加強、不停精進調整。鄭名地醫師感嘆的說:「台灣都只想要使用國外的產品,不願意自己做研發,所以才會跟不上國外的腳步,永遠都只能跟隨國外用過的研究方法或淘汰的研究設備,無法突破現況。我想自己跟自己比,要一直更好!」鄭醫師堅持不斷研發、持續精進,力求盡善盡美,努力終於沒有白費,愛迪生技的人工植體在2014年通過台大試用,2015年通過亞東試用,2016年更推出全新產品線。鄭醫師補充道:「很榮幸台大跟亞東這二間大型教學醫院能採用,我希望由這些經驗豐富的醫師使用後,能夠真正認同愛迪人工牙根的高品質。」
熱血:我不知道我為什麼不放棄,就是有熱忱吧!
鄭名地醫師有著一頭半白的頭髮,雖然擁有高學歷,但卻有著爽朗的笑容及和善的性格,常穿著軟膠底鞋、短袖的手術袍,無聲無息穿梭在診所及辦公室間,完全沒有名醫的距離感。難道沒有想放棄過嗎?「想放棄了100次吧!哈哈!」大笑之後鄭醫師想了想:「雖然想過要放棄,但很快就沒有這念頭了。不知道耶,就是有熱忱、有興趣吧,難關多了就習慣了,想放棄時撐一撐就會遇到貴人,就想繼續努力下去,像我覺得現在公司所有跟我一起奮鬥的員工,都是我的貴人。」鄭名地醫師的熱情、堅持、對人真誠,就像愛迪生技的創辦精神一樣:
- 堅持做最好的植體:性價比最高的MIT植體
- 啟「迪」後進,以「愛」為名:為新進牙醫提供全方位的植牙課程